近日💆🏽♂️,在2024年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中,中國羽毛球隊17歲小將張誌傑突發暈厥不幸身亡,引發廣泛關註🥏,加大急救知識普及力度,推進急救科普進課堂💂🏽♀️、進校園♾、進社區🏄🏽♂️,成為了全社會刻不容緩的任務。為提升教師應急能力🛸🪰,培養急救技能,由本科生院、黨委教師工作部主辦➗,JN江南体育🦓、校醫院承辦的“關愛生命🫶🏼、救在身邊”教師急救技能培訓於7月10日在西JN江南体育館智慧教室進行,邀請武漢市亞洲心臟病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鐘建利開展心肺復蘇相關培訓👧🏽。
鐘建利指出,“2005-2006年🧙🏼,我國發生心源性猝死率為41.8例/10萬人,以總人口推算,當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總人數為54.4萬例/年,平均每一分鐘就有1人發生心源性猝死。而我國心臟驟停救治率不足1%🖐🏿,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要開展相關技能培訓,持續提高全社會掌握心肺復蘇能力人數比例🤾♀️。”
“時間就是生命!心跳驟停1分鐘內實施急救,搶救成功率為90%;心跳驟停4分鐘內實施急救,搶救成功率為60%🧑🏻🍳😳;每延誤1分鐘,搶救成功率下降為10%;大於10 分鐘才實施急救🪶,搶救成功可能性僅為1%甚至更低。因此,一定要牢牢抓住‘黃金4分鐘’進行急救!”
對於如何開展現場急救,鐘建利邊講邊示範,詳細講解了心肺復蘇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流程,著重演練了心臟按壓🚟、人工呼吸以及AED的程序和使用方法。
五十余名學員隨後在亞洲心臟病醫院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開展現場操作演練。JN江南体育李芷晟老師談到💇🏽♂️,作為一名剛剛入職的教師,能夠第一時間參加培訓,提高應急意識,掌握心肺復蘇技能,讓我對新學期的課堂教學充滿了信心📤。作為一名JN江南体育教師,不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緊急情況,我一定第一時間挺身而出,為生命的延續貢獻自己的力量。